中新社北京5月19日电 (记者 夏宾)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已对外公布,摸清人口“家底”对中国经济发展意义非同寻常,而外界认为劳动人口数量缩减对未来增长将带来负面影响。“这一担忧言过其实,大家对于劳动人口数量的变化不要太悲观、太敏感,中国要充分去利用人口红利的质量,而不是数量,在未来创造发展条件。”汇丰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近日接受中新社记者电话专访时如是说。
从此次“七人普”的数据来看,屈宏斌指出,自2010年以来十年间中国人口变化的三个特点值得关注:一是老龄化趋势加速,超过65岁人口占比增加4.6个百分点;二是出生率增速有所放缓;三是劳动年龄人口高峰已过,开始出现下降。
“这意味着,我们过去单纯依靠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上的人口红利在慢慢消失,但是人口红利应该有更宽泛定义,不仅仅要看数量还要关注质量。”屈宏斌认为,从这个角度而言,中国的人口红利并没有完全消失,因为人力资本才是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更为重要的因素,而中国人力资本在未来有望继续提高,教育投资可以进一步增长人力资本的优势。
如何通过加强教育来“兑现”新的人口红利?屈宏斌首先提到了中国此前大力投资教育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他表示,在过去十年间,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劳动力人数增长了73%,其占比达到17%,达到了人口普查调查以来最快的增长。据其研究团队的估算,每两位较低教育水平(受教育年限低于8年)的劳动力退出市场,就有平均1.9位较高教育水平(受教育年限至少12年)的劳动力新加入市场。
屈宏斌还指出,在这些较高教育水平的新生劳动力中,超过40%是专攻STEM学科(即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数学mathematics)的高材生。这表明,中国不断增长、高度专业化的劳动力,不仅有助于从劳动生产率角度提振潜在增长率,还将成为中国未来几年推进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独特的高质量人力资本优势,有助于进一步推动中国的科技发展。
未来该怎么办?屈宏斌认为,当务之急是在未来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扩大九年义务教育的覆盖面,这需要从“两头”发力,一头是把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另一头把九年义务教育延长到高中。
他特别提到,“往前扩”可能更为重要,因为根据对教育公共投资的社会收益研究来看,实际上对学前儿童教育公共投资的长期社会回报是在所有的年龄段教育投资里最高的。
“通过教育提高劳动人口的素质质量,这样就可以创造出新的人口红利,只要做得好,完全可以对冲劳动人口数量的下降。”屈宏斌认为,劳动人口教育程度的提高会提升他们的劳动生产率,如此也能激发生产效率潜能,为经济增长带去正面效应。(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