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藏功名 深居简出 淡泊名利 不忘初心
致敬!咱身边的“老英雄”王书声
战争年代,他英勇无畏,枪林弹雨中救下战友无数;
和平年代,他挺身而出,奔赴唐山地震一线救死扶伤;
工作岗位,他默默奉献,扎根药剂科兢兢业业一心为病人;
离休之后,他从不居功,不向组织提任何条件。
他当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18兵团62军184师551团的一名战士;他,是参加解放华北、解放大西北、解放大西南等多次战役,有着70年党龄的老共产党员;他,还是战争年代不怕危险、冒死通过敌人封锁线抢救伤员,立大功一次、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一次,今年90岁高龄的“老英雄”王书声。
在河南省老年公寓,如果不是因为郑州市妇幼保健院领导、员工看望过于频繁、惹人注意,和他一起吃饭、聊天、看戏的老伙伴们怎么也不会想到这个朴实、少言的“老头儿”,竟是参加过三大战役、翻过雪山、蹚过大渡河、屡立战功、出生入死的老军人老英雄。
上周四的早上,记者一行如约9点赶至老人住处。乘电梯到3楼,走过一段廊道,刚一拐弯,一扇门打开。“老爷子听说你们今天要来,门都没敢出。”说话的,是照顾老人的护工阿姨。
老人住的公寓一室一厅,装修简洁、实用、很温馨,一个月费用3000多元。“住进来的早,便宜些。现在有条件更好的房间,贵!老人说住不起,也没必要住那么好。”护工阿姨一边招呼我们坐下,一边忙不停地说着话。中等身材、稍显瘦削、手拄拐杖、耳朵有些听不太清的老人,则笑呵呵地站在桌边,招呼记者一行:“吃个苹果、吃个苹果。”
扶老人坐好,话题打开,不善言辞的老人,总能用简短三两句话把当年的惊险给说完。
郑报全媒体记者 谢宽
通讯员 卜春梅
战争年代
解放华北、解放大西北、解放大西南
多次参战、多次立功,彰显军人英雄本色
71年前1948年5月,19岁的王书声老人瞒着家人,偷偷扒上了一辆拉煤的火车,北上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18兵团62军184师551团卫生队任卫生员。
自此,他短暂而又不平凡的6年战斗岁月,由此拉开帷幕。
当年10月至次年4月,参加太原解放战役。据史料记载:太原解放战役是人民解放战争时期持续时间最长、参战人员最多、战斗最激烈、伤亡最惨重的大城市攻坚战。
说起此役,老人到现在还很激动:“打了六七个月啊,阎锡山盘踞太原30多年,国民党的装备又好,咱当时的装备不行,打得很苦,久攻不下,云梯攻不上去。6个月后调来大炮,挖地道挖到城墙根儿炸,才算炸开缺口攻入城内。”
在太原解放战斗中,作为一名卫生员,老人虽没有冲锋陷阵于第一线,但他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勇敢穿越敌人的封锁线,不顾左手被炮弹皮炸伤,冒着枪林弹雨,抢背、护送救出多名伤员,荣立大功一次。
4月24日,太原城如期攻下。5月,华北解放。8月到11月,西渡黄河,千里急行军,解放被胡宗南、马步芳、马鸿逵等军阀蹂躏了多年的大西北。老人跟随大部队行军1万多公里,转战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参加解放西安、宝鸡、兰州、青海等多场战斗。由于在战斗中表现英勇,再次荣立一等功。
1949年12月至1950年4月,转战解放大西南,参加解放四川成都、西康、雅安、康定、会理等战斗,荣立三等功。同年6月至9月,渡过金沙江、大渡河,参加西康、云南两省交界的大梁山剿匪战役。
“当时也就二十来岁,瘦小瘦小,千里急行军,每个人除背自己的行李外,还要背100发子弹、2颗手榴弹、一杆枪,每天脚上都会磨出很多血泡,晚上到一个地方,大家可以不吃不喝,但都要齐刷刷坐下来,烧水、洗脚、挑血泡,不挑第二天就没法儿行军。”王书声老人说,“每天,翻山越岭行军40到50公里。饿了,解开随身带的干粮袋,掏一把炒面蛋儿(干粮),渴了喝口凉水。跟随部队驮武器的骡子,累得也不吃,小战士就蹲在骡子跟前:‘骡啊,吃点儿吧,不吃咱明儿就跑不动,咋拉枪弹、咋支持革命啊’。”
辗转多地,南征北战,在最艰苦的条件下,王书声老人以无比坚定的革命信念,不怕牺牲、浴血奋战、救死扶伤,充分彰显了一名共产党员医护战士的革命精神。
和平年代
尽职尽责、默默奉献、抗震救灾
率领市妇幼保健院救灾医疗队奔赴唐山一线,救死扶伤
65年前,老人退役回到地方。
从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再到郑州市妇幼保健院,潜心药房、兢兢业业。
从此,军功章被他包裹严实、锁进抽屉,心中想的、念的,只是怎么把工作做好、帮病人把病治好。
相比于战场上的冲锋陷阵、救死扶伤,药房、药剂科对于王书声老人而言,又多了一种新的挑战。他开玩笑说:“那是放下枪杆子、拿起笔杆子,药房、药剂科不仅需要去医药公司采购药品、选药、进药,还要自制葡萄糖水、自制药水等;消毒、检验、鉴定,既要保证药品质量,还要保障药品安全,一点儿都马虎不得。”
1976年7月28日,唐山地区发生7.8级强烈地震。灾情发生后,郑州市卫生系统迅速组织成立唐山抗震救灾小分队,老人带领郑州市妇幼保健院救灾医疗队奔赴救灾一线。
“一到达唐山,医疗队就开始抢救工作。7月天气高温,空气中弥漫的味道让人难以忍受。为了防止疫情,开始大家会戴着两层口罩,不过憋得难受,任务一紧大家干脆都不戴了。当时的地震,也让整个城市瘫痪,交通、通信、供电、供水全部中断。白天大家根据安排,寻找救治伤员。晚上,医疗队就住在简易棚里,夜晚睡觉时常会被震醒。好在最后圆满完成了任务。”
不怕脏累,不怕吃苦,在危险与挑战并存之下,王书声老人凭借着战场上积累下来的丰富经验,带领郑州市妇幼保健院救灾医疗队,圆满完成了组织交给他们的任务。
光荣离休
扶贫帮困、不忘初心
朴实纯粹、淡泊名利
书写90年精彩人生
30年前,王书声老人离休养老。虽深居简出,但他仍不忘关心单位发展,热情为单位建言献策,积极参加支部学习和单位组织的各项活动。
“以前老人行动方便,医院组织的参观新院区、给新院区提建议等活动,他都会参加。医院每年还会给老人们安排体检,他也都会到,不过老爷子不是来体检的,他就是想借这个机会见见老朋友、看看医院新面貌。平时对医院、对组织从不提要求,但如果说报纸、杂志没给到老人,他见你肯定会问。”郑州市妇幼保健院离退休支部书记齐珊莉说起老人的趣事,逗得老人自己也笑了。
3年前,87岁的王书声老人双腿无法站立。为了不给组织添麻烦,让子女们能“安心为党和人民工作”,老人住进了河南省老年公寓,换上人工关节后,又顽强地站了起来。
“能站,但走路还是不行,拄拐杖也走不远。孩子说给他买个轮椅,能推他出去走动走动,老人舍不得,不让买。但听说谁没钱看病、手头紧,他倒舍得。”护工阿姨说,“老人每天6点会准时起床,先活动身体、吃饭,然后读报、听广播,新闻联播、海峡两岸电视节目,是他必看的。他经常说,‘人离休了,政治思想上绝不能离休’。”
说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护工阿姨快人快语:“让老人说、让老人说,他经常教育我们。”在老人看来,共产党人“不忘初心”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让人人都能过上平等富裕的生活。
正如郑州市妇幼保健院党委书记郭华峰号召全院党员向王书声学习时所说:“从战争到和平,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到改革开放,从平凡岗位光荣离休,王书声老人时时处处以军人标准要求自己,90岁高龄仍不忘入党初心,是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的榜样!在今年建党98周年之际,他还主动向组织交纳了1万元党费,表达他对党的事业的赤胆忠心和深深祝福!”
郑州市卫生健康系统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王书声老英雄无疑是大家学习的典范。
■记者手记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90岁高龄的王书声老人,深藏功名、淡泊名利、扶贫帮困、不忘初心……彰显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名利观、荣誉观与责任观。
他并不富裕,穿的衣服洗得变了形,住的公寓如学生宿舍般简洁,甚至连代步工具轮椅都舍不得买;但他又很富有,军功章一枚又一枚,资助帮助过的人一个个记着他的好,护工们从他那儿学到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次次“忘我”的选择,彰显出的是一位老共产党员的品格风范;一次次不搞特殊化的原则,体现的是“不能给组织添麻烦”的自觉。
王书声用行动作注解:什么是不忘初心、忠于信仰的坚定选择,什么是无限赤诚、默默奉献的医者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