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文县白马人的新生活
“以前想都不敢想,大山深处还能搞旅游挣钱”
在甘肃、陕西、四川三省交界,甘肃省陇南市文县的大山里繁衍生息着风情独特的白马人。
“白马山寨欢迎你,拉嘎嘞莎格嘞……”元宵节到来,在文县铁楼藏族乡草河坝村,独具民族风情的“池哥昼”唱响白马山寨,人们敲锣打鼓、手舞足蹈,以欢快的歌舞祈福新年,期盼来年风调雨顺、诸事和美。
正月十四,79岁的白马老人吴月秀格外高兴。“儿孙们都来了,一家人团聚咧。”这一天,她在外工作的5个儿子都回到了铁楼老家。
吴月秀有6个儿子、13个孙子、3个重孙,平时她和三儿子住在铁楼乡,其他儿子有的在文县县城上班,有的远在北京务工,平时很难聚在一起。
“现在日子一年比一年好。”近年来,依托白马民俗文化,铁楼乡致力于开发文化旅游,吴月秀的三儿子在白马古寨街上开了杂货铺,做起了小买卖,一家人不再靠天吃饭,生活过得红红火火。
“以前村里人都想办法往外走,如今都回来发展了。”郭向东是吴月秀的二儿子,平时在县城上班,一有时间就会回老家看老母亲。在他看来,这几年家乡的面貌日新月异,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也给村里带来了新的生机。
4年前,铁楼乡按照“发展旅游产业,促进脱贫减贫”的思路,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人文景观和民俗风情,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扶贫相结合,加强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旅游富民工程,完成了铁楼古街建设,推进村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同时,引导鼓励当地群众开办小吃店、农家乐,增加旅游就业人数,有效解决贫困群众的经济收入。
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让64岁的铁楼乡铁楼村村民张代生转变了观念,“要通过搞服务挣钱”。之前种地的张代生重新盖了临街的3间门面房,他准备将两间租出去,留一间自己做餐饮,专营当地小吃糍粑。
“这两年来的游客越来越多,挣钱有了新门路。”张代生家有4口人,大儿子在兰州从事空调安装工作,小儿子在北京打工,他和老伴儿留在家里,年龄大了活儿干不动。“眼看就要吃闲饭,这下可以在家门口做点事。”他说。
这两年,铁楼乡草河坝村55岁的白马妇女邓文秀当上了老板,自从铁楼乡开始开发旅游产业,邓文秀就和丈夫经营了一家农家乐,农家乐一年比一年兴旺,一年能挣几万元。
今年春节,从初一开始,邓文秀和丈夫就没闲着,每天都有游客前来吃农家饭,老两口精心烹制的腊肉、野山菜备受欢迎,每天都要准备很多。虽然辛苦,但不出门就能挣到钱,老两口都很高兴。“以前想都不敢想,大山深处还能搞旅游挣钱。”邓文秀说。
在铁楼藏族乡,旅游产业也带动了农业产业发展。去年大学毕业后,白马姑娘余雪英回到家乡,进入一家电子商务公司工作,负责将当地特产木耳、花椒、中药材等通过电商渠道销售。
余雪英和同事从老乡家中收购土特产,经过粗加工包装,在网店上销售。除了线上销售,公司还开了线下的体验店,游客可以就近在铁楼乡景区的体验店了解产品,现场下单。
与此同时,余雪英和同事还致力于开发具有白马民俗特色的文创产品,为追求品质,她们和北京一所高校的文创专家合作,邀请专家到白马山寨采风,设计高品质文创产品。目前,该公司拥有20多种文创产品供线上线下销售,其制作的反映白马风情的“白马长卷”被北京一家博物馆收藏。
“文化旅游产业让古老的白马山寨焕发了生机和活力,文旅带动产业,白马人脱了贫,正在满怀信心地奔向小康。”铁楼乡铁楼村村主任刘书贤说,去年铁楼村就在文县率先实现脱贫,农民人均年收入近4000元,其中旅游收入占了40%多。
随着当地交通条件的巨大改善,白马山寨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目前,连通武都到九寨沟的高速公路正在建设,路修成后,文县将成为连通九寨沟大景区的重要通道。“白马人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吴月秀说。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马富春 来源:中国青年报SourcePh">